首页关于岭南画派岭南派艺术家世界华人艺术家日本艺术家陈蕴化韵。艺术空间联络

 

 

文希的画                       作者:刘抗

 

 

随着时代的演进,国画之需要改革,已是不成问题的问题了,但要依据什么中心思想?要怎样去推行实践,却鲜有肯定的结论和良好的表现。比如说:自命为革新的岭南派画家,就多数染上了日本的岛国气味,但求形体的外貌,而无内在的含蕴;只重彩色的渲染,而缺笔墨的韵致,处处显出轻飘浮浅的样相,而乏深沉厚重的气派,其未能表像中华民族特有的性格及抱负,早为识者所深恶痛绝,这里无需多赘。至于那些拾承古人渣滓,据为己有,想借尸还魂,换上另一副嘴脸,居然认为自我改造;或者窃取西洋的余末,东施效颦,专在皮毛间用功夫,到头来龙既不成蛇也不像,更无庸浪费唇舌指滴了。

 

文希的画,正是能自寻革新之途而救回了前述许多缺陷,甚且有他突出的优点;虽然,其中也不无可议之处,但大体而论,是很强人意的。

 

我们先要知道,文希是以研究西洋画的姿态,在上海的艺术学校里下过数年苦功的,至今他有一手纯熟精辣的写生技能,可谓得到珍贵的收获了。

 

由于那写生技能的巧妙运用:他的题材,搜罗得非常广泛;花鸟,虫鱼,山水,人物,几乎无所不包。他的画面,处理得够生动活泼,毫无装做之态,一以肉眼所瞥,收之笔底。他的设色用笔,既得大自然之幽趣,复能呈现意境之高逸,视客观物象为主观性灵之表达利器,融会心物于一炉,诚无负艺学最高之职责,总之,这些成果,都由于作者肯面对现实,活生生地捉住千变万化的自然形象所致;假如闭了门,空对四壁,任你再学一万年,也是徒然的!

 

然则,国画的奥秘何在呢?曰:纸与墨藉出神入化之挥毫所起之无穷韵味是也。这不但和西洋的美术大异其趣,即与东方各国的绘画亦非尽同,这异趣实是我国的专长,我辈理宜发扬而光大之,是以除技术问题而外,材料器具所生效能亦甚值得重视。文希一部份作品爱用古色熟纸绘制,这固然对某数种画题能增强特殊的情调,但偶一为之则可,恃之以恒则非上策,因为大气磅礴,水墨淋漓的杰构,大都只有洁白的生宣纸才能澈底地衬托出来呀。关于用色,敷设得越多,越会伤害墨色的韵律,亦则会降低画件的品格,但为着适应现实事物的表现,略施丹青,尚无大碍,终以朴质沈着为佳,至于白粉,最忌入画,因为原则上既以白宣为正统纸张,它就无用武之地,而那粉质的不透明性,且易流于图案刻板的弊病,西洋的水彩画,尚且禁用,何况艺高一筹的国画呢!

一件艺术品,单凭形与色的美,不能称为完壁,需要健全的内容去充实它;同样地,一个艺术家,只赖技巧的链达,不能认为满足,应有正确的意识去支配创作的欲望,我们根据这种认识,再来观摩文希的画,发觉他除描绘的经验相当丰富外,意识形态亦已从唯美观念脱颖而出,渐移其笔锋去摹写现实社会的众生相了。如农村动静,街头聚散,南国少妇,在在揭示人类生活的多样性;我特别要举出"待赈"那帧为例,因为在那不太大的画幅里,表现着一群流浪者为着家破人亡,以至饥肠轧轧,稠集而待慈善家们施予些微的接济,那阴森的气氛及凄清的况味,正是祖国今日最普遍最露骨的写照,远居异邦的我们,谁会看了不为之心悸呢?这种场面,本来用国画的材料和手法去表现是不易讨好的,然而文希却成功了,未始不是给予后来者一种有力的启示。同时希望他循此鹄的,兼程并进,最坦旷的中国艺术前程,就发韧于此吧!

 

转载自《刘抗文集》

 

画家简介   >>

 


丹青余韵──陈文希

受到各界的高度重视、尊崇与广泛喜爱,陈文希是少数能够成功结合东、西方技法与美感的新加坡艺术家之一。他不仅在中国传统书画的底蕴深厚,对于西方油画创作的掌握同样拥有扎实的根基。在他长达一甲子的创作生涯当中,展现了他深入传统又积极追求创新,在体现时代精神的同时,不忘发挥多元艺术风貌的努力与成果──从中国传统讲究笔墨细致的工笔花鸟绘画,到西方热情奔放的野兽派风格油画,在他笔下都驾驭自如,再加上丰沛旺盛的创作力,都让他得以在东南亚艺坛之中占有独具一格的开创性地位。

 

陈文希,1906年生于中国广东省揭阳县一户大家庭,父亲是不第秀才,叔父则是武秀才,在衣食温饱、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背景之下,让他有更多机会探索在生活之中的各种美丽事物,也由此孕育了他对艺术的浓厚兴趣。也是如此,艺术天分早发的陈文希在中学毕业后,便不顾叔父的反对,决定到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专攻美术,后因故转校至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受教于潘天寿门下,并在此开展了他的艺术前程。潘氏甚至教导他指画的功夫,足见对其厚爱,后来陈文希经常直接以指落款便是源自于此。在新华艺专整整四年的求学时间,陈文希同时学习了中国书画以及西方绘画两类门科,并且如同他的师长们,已经开始尝试中西合并,建立自己的艺术风貌。在校期间,他也结交了陈宗瑞、陈人浩与刘抗等后来也都先后在新加坡落脚生活的同窗好友,彼此在艺业上分享交流、互通有无。21岁那年,他便已在汕头举办了个人首次展览,获得颇多好评,因而接续在中国其他地方展出,甚至被徐悲鸿赞誉为中国最优秀的年轻艺术家之一。

 

陈文希在1948年的战争后抵达新加坡,从1951年到1959年之间,先后在华人高中与南洋艺术学院教授艺术,闲暇便往东南亚各地旅行,收集创作材料,其中又以巴厘岛和爪哇的民土风情,让他灵感充沛。。在这里他见证了新加坡从一个过去的殖民地如何转变成拥有多元文化的繁华城市之过渡,剧烈地影响了陈文希的观看视角以及创作主题的关注所在。也是在这个小岛上,陈文希致力于将所谓的「南洋」艺术风格普及化──一种将亚洲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关怀,完美融入西方美学构图与韵味的视觉呈现,落实到一般民众的生活之中。

 

基于对自然的爱好,陈文希也豢养了一些宠物在家中,在透过对它们精准翔实的观察帮助之下,他因而得以行有余力地将其创作赋予更多概念及想象,使得会在日常生活出现的简单片段、丰碑似的动人景致、艳阳下的港湾风情、羽翼饱满的成群苍鹭,以及嬉戏跳跃的猿猴等等,都在他的作品当中获得另一种崭新的生命力。即使如此,律己甚严的陈文希总是抱持着开放的心态,一路在创作的各个面向多所尝试、精益求精。所以他经常交替运用中西创作媒材,以求得最能表达其情感的质地与韵味,而其兼擅工写与抽象两个截然不同的画种,更足以说明他不仅止于追求物象的摹写,也兼及心象的传达。仿佛唯有如此,其艺术生命才堪称完整。

 

职是之故,我们很难以一个绝对的字眼来形容陈文希的创作风格或艺术面貌,事实上也并不需要。观者需要作的,就是打开本能的,去感受自其作品中流泄而出的情绪,那是一种对于自然的尊崇、对于生命的喜爱,以及对于艺术始终无悔的付出。如同MAD艺术与设计博物馆创办人郑巧芸所言:「想要了解陈文希的创作,必须从心开始,如此才能欣赏到艺术家潜藏在画面底下的真实意念。」

 

身为第一代华人艺术家,陈文希在新加坡这块仍待开发的艺术新土上付出了极大的贡献,而他的努力也获得了应有的回报:1964年时获得新加坡总统尤索夫授予公共服务勋章。1975年,新加坡大学为了表扬他对美术的贡献,特别颁发以「名誉博士」荣衔,为首位当地画家获得此荣誉。1980年,他同样以首位新加坡画家身份,获得台湾历史博物馆颁发金章。1987年则获得亚细安文化及传播奖,可谓荣衔加身不断。及至其于1991年逝世,新加坡当局更是颁发荣誉奖章,以资表扬这位一生创作态度严谨、作育英才无数的艺术家。

 

这次MAD艺术与设计博物馆很荣幸地能够举办「丹青余韵──陈文希」一展,择精展出足使观者概括其创作生涯的31件不同时期代表作,其中不少珍稀作品来自于相当难得的私人收藏,余下各件亦为一时之选,相信会让观者对于这位新加坡的代表性艺术家有更进一步的深刻了解。此展中的16件作品也将在2013年新加坡艺术博览会披露。

 

其实,几乎每一个新加坡人都拥有一件复制的陈文希作品──在他们的荷包里!他知名的长臂猿绘像就印在50元新币纸钞的背面,足见其艺术的无限魅力。

 

陈文希以其生动活泼、描绘细致的长臂猿绘画作品而广为人知、声名远播。深爱动物的他之所以藉此动物作为创作题材,是受到13世纪南宋画僧牧溪《观音猿鹤图》(现藏于日本京都大德寺)一作的影响。陈文希以逐分逐吋的方式,细腻地阅读这件作品的诸般细节,尤其当他在中国时不曾有机会见过长臂猿,后来才发现这种动物跟猴子不同──牠们没有尾巴。一直到1940年代晚期,陈文希才在一家宠物店里头,购得了生平的第一只长臂猿。前后他共豢养了六只这种美丽的灵长类动物,以便能够毫无保留地观察它们的一举一动,朝夕摹形写状。及至后来,单从猿猴的跳跃、追逐、翻腾等动作,他便能道出它们的产地,其一丝不苟的创作精神,由此可见一斑,而这也使其画艺终能栩栩如生、卓然出众。

 

画家简介   >>

 

 

 

 

 

 

 

 

 

 

 

岭南画派

 

关于岭南画派

 

岭南艺术家与作品

 

艺术家与作品

 

陈蕴化

 

韵。艺术空间

 

 

ENGLISH

繁體中文

簡體中文

 

首页

 

 

 

 

岭南画派

岭南画派的渊源

评文摘录 

日本画与中国的关系

 

岭南派大师与作品

岭南派画家与作品

 

画展花絮

 

世界华人艺术家

日本画大师与作品

 

生平简介

评文摘录

作品欣赏    陈蕴化近作

画展花絮 / 消息

 

關於藝術空間 

画家艺术空间

主办画展    场地租赁

主办讲座    国画课程

 

© 2016 lingnanar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Web Design: James T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