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关于岭南画派岭南派艺术家世界华人艺术家日本艺术家陈蕴化韵。艺术空间联络

 


文人画的南渡   -   溥心畬与江兆申


作者:蒋勤


  一九四九以后,从中国大陆迁台的画家对台湾近四十年的绘画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水墨画方面,原来在大陆就已经奠定了名声的张大千、溥心畬、黄君璧更是其中最主要的三家。张大千在绘画形式上涉猎较多,他的临仿石涛作品,钩摹敦煌唐人的白描人物,以及晚年大笔泼彩的山水,面貌不尽相同。黄君璧先生的影响主要是透过师大美术系的教育管道,在民国五十至六十年代对台湾的一般学院的"国画"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南渡台湾的三位大陆水墨画家中,影响力最值得注意的可能反而是最不刻意造成影响的溥心畬。南渡三家中,溥心畬是文人品格最纯粹的一位。他的作品当然也一样有极深厚的技巧基础,但是,溥心畬最好的作品--常常是一些尺幅极小的精品--并不特别使人只注意到他技巧的经营,相反的,却是在一片淡雅的墨色中渲染出了一个安静不沾尘俗的文人世界。

  三家之中,书法最好的似乎也是溥心畬。张大千的书画风格非常强,太强的风格的结构反而流于习气了。溥心畬的书法飘逸娟秀,也和他的小幅精品一样,不染尘俗,洁净馨香,自成一种品格。诗文创作方面,溥心畬的学养也是很为一般人传诵的。

  综观起来,溥心畬的文人特质恰恰在于他的诗书画之间无入而不自得的配合。或者说,溥心畬的美学的完成恰恰好在于他并不只汲汲于技巧化或形式化的绘画本身,而是在完成"人"的品格上下了更多的功夫罢。
宋元以后,中国传统文人一直有"寄情笔墨"的观念。并不以绘画为唯一职志,而宁可在生命的困顿、挫折或沮郁时寄情于书画。明末四僧中至少八大山人和石涛都是国亡后的"旧王孙","寄情"的观念更为明显了。
从这一传统来看,溥心畬做为恭亲王府的"旧王孙",他在民国画坛上的角色也似乎总结了这一美学。清亡之后,做为皇室后裔,断绝了仕禄的可能,转而往个人生命的完成去下功夫,诗文书画因此在溥心畬的一生中构成完整美学不可分割的部分。

  从这个观点来看,溥心畬在台湾的影响也就特别复杂。中国传统绘画重师承,但是师承的观念在现代又常常被简化为只是技巧形式风格的承袭:如果我们以这样的意义来界定"师承"的本质,中国古代美术史上许多"师承"的关系就显得十分不可解。因此,南渡台湾的三位画家--张大千、溥心畬、黄君璧,都可以从技巧形式风格上找到再传弟子,大家也习惯于说:某某人的画师承某某人,以为一种风格形式的认定。但是,以上述观念追溯师承也可能落处一种形式的窠臼。因为真正的艺术创作往往是内在精神的传递,而并非外在形式的传袭。尤其是具备文人品质的美术更重在神韵而不求形似,若以形迹求,反而咫尺千里了。

  溥心畬先生既然以文人精神的传承建立了一代风貌,他的影响所及,也往往下焉者求其皮毛形似,而上焉者便能解脱了形貌的追摹而直上精神的堂奥。江兆申先生与溥心畬的关系,也许是用来说明中国美术上"师承"意义的最好的例子。从画面的外在技巧与形式来看,江兆申先生的用笔、线条、构图、墨色与溥心畬都不尽相同,连书法的习惯也大不一样,但是,如果再追溯到溥心畬诗书画完整的文人本质,以及不特别着意于形式,却不断把绘画提高成为一种意境的做法,都可以在江兆申先生的作品中一一见到承续的关系。

江兆申先生善用长笔,长线条在画面的倚侧也形成了构图上的奇险的特质。有时用笔的习惯近于明末安徽新安一派的作风,如浙江、萧尺木;但新安派的笔常常一味往枯涩发展,江兆申先生则在水的渲染上,用秀润的花青与赭石的积迭弥补了线的荒冷。
 
   在目前水墨的系统中,江兆申先生的花青与赭石的用法特别使我思索。中国自元以后,色彩过渡为水墨,在水墨中如果还使用色彩,大约就只剩下花青与赭石。一般文人的桌案上少数准备的颜料也大概只有这两种,顶多加一样藤黄。黄子久的"浅绛着色"已经是把水墨画中的色彩从视觉的模拟过渡成为一种观念。花青是冷色,赭石是暖色;花青远,赭石近;花青较透明清扬,赭石则沉厚重浊……我们发现宋元以后,中国的绘画经由文人的介入,早熟地进入了观念的时代。在具象中包含着抽象的因素。
 
   水墨常常让人误以为是色彩的放弃,但事实上是色彩更为本质的思考。花青与赭石恰恰是中国文人对绘画色彩本质思考的最后总结。但在近代受到西方影响,一般学习绘画的人又常常局限于西方色彩的形式,把花青与赭石也当成实存的视觉色彩来运用。观看江兆申先生的画,距离远一点,可以单纯欣赏花青与赭石的迭染在墨线中的关系,抽象的层次与空白的关系都是一般"国画"所不能企及的,而这种抽象层次与空白,在过去画论中称为"气韵"、"意境",看来似乎十分神秘,事实上只是创造者从造化自然中领悟的一脉灵气,若只以形似去求,是绝不可能的,恰好又必须上溯到溥心畬,以及宋元以来语言人对俱生命的全体要求上。
   江兆申先生从晚明黄山新安诸家中取得了线的倚侧绝险,又从明代大家文征明及唐寅处得来了秀润洁净的水的渲染,早岁篆刻、诗文的涵养既富,一旦综合起来就产生了非常个人的品格与气质。因此,仅此外貌上找江兆申先生与溥心畬的相似之处,似乎并无师承痕迹,但一从气韵精神上来看,竟是一脉文人的风骨。
 江兆申先生多年任职于故宫博物院,过眼名作以千万计,历来名家高手的气韵也在胸次中蕴藉成功,化到生活中,形成个人不与凡俗酬酢的性格,自成一种高洁之气,使人每每低徊于他的画前,觉得空白、墨线、花青与赭石的渲染,流露的清气逼人,仿佛在尘嚣秽乱中,使人猛醒。
 
   中国传统文人的书画,有时被现代人视为个人对混浊乱世的逃避。但是,混浊之处,竟然人人趋之若鹜,有一二人尚能洁身自好,留一段清洁之气供人反省与思考,毕竟是美学上的向往。
 
   江兆申先生多年来的书画创作已在台湾形成极大的影响。中国传统书画不仅谈师承、也谈画派,如明之吴派、浙派,清之扬州、海上画派等等,以台湾目前的水墨创作来看,江兆申先生影响所及的画风已明显构成最大的一派,众多弟子中各有不同风貌,但祖述于一种语言人气韵的精神传承则是一致的,未来从事美术史研究不可不注意到这一流派的源流变迁,江兆申先生的画史上的重要性便不只是个人创作的完成,更是在画派上的传承地位,而溥心畬南渡以来在台湾建立的文人画精神,也将通过江兆申先生更重要的一次门派的开拓形成更广泛的影响。

 

 


        


 

 

作品欣赏

 

 

 

 

 

 

 

 

 

 

 

 

岭南画派

 

关于岭南画派

 

岭南艺术家与作品

 

艺术家与作品

 

陈蕴化

 

韵。艺术空间

 

 

ENGLISH

繁體中文

簡體中文

首页

 

 

 

 

岭南画派

岭南画派的渊源

评文摘录 

日本画与中国的关系

 

岭南派大师与作品

岭南派画家与作品

 

画展花絮

 

世界华人艺术家

日本画大师与作品

 

生平简介

评文摘录

作品欣赏    陈蕴化近作

画展花絮 / 消息

 

關於藝術空間 

画家艺术空间

主办画展    场地租赁

主办讲座    国画课程

 

© 2014 lingnanar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 James Tan

Follow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