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周一峰
周一峰长于山水、花鸟,尤以山水为着。其画设色明艶,用笔挥洒,已出高氏、居派风貌之外。他曾于香港参加历次六人画展(另五人分别为叶少秉、何漆园、黄少强、赵少昂),据说英吏金文泰曾以重金购其作品多幅,另有某洋妇喜其墨竹麻雀,登门以重金乞画。这两个非典型事例虽不能完全说明周一峰的画所受到的殊誉,但就洋人的审美情趣而言,说明其画在视觉效果方面所传递的信息已达到一定水平。所以专门研究近代岭南画人的郑春霆称其画“用笔遒练,设色雅妍,无时下恶习”[ 2 ], 因而在多次的全国美展和巴拿马、莫斯科、比利时、柏林等举行的各国展览中,也都能见其画迹。
1949年后,则移居香港,执教于香港保良局义学,为童子师。偶尔亦授徒,传其画学。周一峰享名甚早,尝与沈仲强、沈鹤巢、邓芬等雅集禺山师范学堂,挥毫作画,阅半年不止。晚年则长期客居港岛,在当代广东书画圈中,知之者不多,而其画迹也多集中于香江一地。因此对于晚年形迹及画风之研究,还有待于资料的进一步钩稽索隐。
就其传世画迹而言,大抵有两种风格,一种为传统中国画风格,不管是皴法、赋色,抑或意境、构图,继承了清代嘉、道以来的画学传统,颇类当时在岭南画坛盛极一时的国画研究会风格,如广东省博物馆所藏之《桃源图轴》。山水之外,四君子画也是极为传统的一路。不过,周一峰还有另一种风格,那就是进入高师门庭后受高氏及日本画影响所形成之“新派画”风格,这类画在技法上与传统中国画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不仅体现在颜料、色彩、水分的相异,还表现在意境的渲染上,对于习惯于传统国画的人而言,这类画最初会给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就传世画迹而论,前一种风格占据其画作之主要部分,且集中在中、晚年时期;后者大多集中在早 年,作品较少。现在见其作品最多的,仍是前者。不过严格来讲,在这两种风格中,互有交融,所以有论者称其画“融贯新旧,用笔苍劲,赋色雅淡,一如其人之疏懒甘淡泊也”[3]。
周一峰兼善书法,传世的书迹中,多为行书。书法一如其画,不矫不燥,在一种平和而闲适的心情中讨生活,因而四平八稳,充溢着一种恬淡之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