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徐悲鸿先生简历 徐悲鸿是在近代中国美术界有重大影响的画家,在国内外享有一代宗师的盛誉。除了中国水墨画之外,他的油画,素描,书法皆十分出色,而徐悲鸿笔墨淋漓,其笔下的骏马,尤其受到人们的赞赏与钟爱,以致成为中国绘画的一种典型代表与象征。
徐悲鸿以画马著称于世,他的画第一次印刷出版的是马,第一次得到当时画界著名画师称赞的也是马。徐悲鸿画马,不仅只为一般观赏,而大多是藉以抒发郁结难言之悲愤和爱国忧世的心情。 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徐悲鸿激于爱国热情,画了一匹昂首屹立的马,命名为《独立》,表达出希望中国独立强盛的时代意识,使人振奋。1935年,徐悲鸿画《奔马》一幅,在画上题写了「此去天涯将焉托,伤心竞爽亦徒然」,忧国忧民之心溢于言表。他的《嘶马图》,画一匹马在荒野里奋跃前蹄,题「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的诗句。他还画了「相期效死得长征」的奔马,热切期望中华民族觉醒,奋起自救。
为了使其画艺精进,徐悲鸿曾远赴堪称世界最佳解剖学课的巴黎高等美术学院透彻学习与研究了八年,对西画技巧做到完全精通练达,因此能融中西绘画之长于一炉,他以灵活多变的线条,虚和妙丽的明暗渲染大大丰富了中国画的体积,空间方面的表现力,从而能够成马在胸,游刃有余地去补捉瞬间即逝的动态神情,得心应手地采用前人不敢涉猎的大角度透视,〝见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如此精心致力创作出来的艺术形象自然格外生动,给人以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之感。
| 画家简介 | 评文摘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