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關於嶺南畫派嶺南派藝術家華人藝術家日本藝術家陳蘊化韻。藝術空間聯絡

       葉永青先生,原名覲廷,字世勛,廣東省番禺石壁韋涌人。葉永青先生出生于清未一位商人家庭,其父熱心公益,樂善好施,是一位慈善家。據葉永青先生子女回憶,葉永青自幼酷愛書畫。雖然家人認爲繪畫非正業而對他屢加禁止,但他對藝術的痴迷似乎源自一種天性,終難被壓抑。葉永青幼年學畫是從《芥子園畫譜》入手,幷拜翰林學士桂坫爲師,研習書法,後又大量臨摹古今名人的畫,扎下了深厚的國畫根基。因一次機緣,得梁鐸宏先生的推薦,拜嶺南畫派創始人之高劍父先生爲師,成爲春睡畫院早期學生,與方人定、容大塊、蘇臥農家等人同時期。葉永青先生還長期從事藝術教育工作,曾任教于春睡畫院、廣州市市立美術學校、南中美術院、廣州市立藝術專科學校等,可謂桃李滿園。他爲人忠厚耿直,一直以來都深得高劍父先生的信任,是高劍父先生的得力助手,師生兩人感情深厚。在任職多所藝術院校期間,他都協助高劍父先生處理校內大部分的行政事務,幷整理高劍父先生的論文手稿。可見葉永青先生確是深得高劍父先生的信賴和器重。

  高劍父先生衆多的弟子雖然同在高氏門下,但因各人來自不同的背景,個性、氣質相异,經因又不同,因而在藝術上各有其獨特風格。葉永青行者珠天資和功力都屬上等,他擅長畫山水樹石,筆墨尤精,具國畫宗法,風格古相淡雅。

  葉永青先生在投入高劍父先生門下以前,于傳統繪畫已有很深的造詣。他早年所愛的傳統藝術熏陶對其以後藝術風格的印迹。作品的題材仍然以仿古山水爲主,趣味和情調都傾于古舊,筆墨運用已很老練,作品精細、古雅和文氣。但工致清麗有餘而創新不足。這點在投高劍父先生門下以後有了很大的改變。

  我們可以從葉永青先生三十年代後期的作品中領略到他已深受高劍父先生藝術的影響,,接受了不少高劍父先生藝術主張,例如在國畫中融入透視、明暗、光色等方法,重視寫生,多畫現代題材等,其作品呈現了新的面貌。這時期的代表作有《驟雨》(一九三六年作,紙本設色,96×37厘米),該作品是典型的嶺南畫派作風,曾獲第一届南京美展榮譽獎。畫家用排筆將灰藍的色彩大面積地塗抹在畫面上,占據了作品的重心,極爲生動和準確地將暴風驟雨來臨之時的動態表現出來。這種表現手法是傳統繪畫所缺乏的。除了采用新的技法以外,畫家平時還注重觀察和寫生,這也是作品能如此生動的原因。據其子女回憶,葉永青先生每有假期,便與畫友外出寫生,遍游省內各處勝景,對生活觀察入微。自然風光,鄉間恬靜的生活,人民勞動的場面都收入他的畫卷,如《春郊試車》(年份不詳,紙本設色,121×33厘米)、《連江所見》(一九四七年作,紙本設色,66×68厘米)等。這些充滿時代特色具清新氣息的作品一脫泥古的作風,克服憑空臆造的弱點所謂『不師人而師造化』,從真實的生活中獲取靈感。

  進入四十年代後,葉永青先生的自我風格漸趨成熟,還秉承其師高劍父先生的藝術精神,不斷地對中國傳統與嶺南畫派的創新表現形式融爲一體。他在筆墨運用方面更精益求精(我們可以從他畫的小斗方中領略一二),還采用渲染的手法營造氣氛。但總的來說,他的畫風偏于含蓄,鮮見其師那種通過作品表達個人强烈情感的作風,但亦自有其耐人尋味的風韵。令人惋惜的是,在葉永青先生聲望日隆之際,因病過早離開了人世,實爲藝術界的一大損失。

  葉永青先生的大部分遺作由他的五位子女保存。一九九七年八月『葉永青先生作品展示會』在高劍父紀念館隆重舉行。在此期間已醞釀葉永青作品捐贈的事宜。最後,葉永青先生的五位子女(葉柏松、葉灼林、葉丹青、葉文彬、葉鈺玲)達成了共識。爲支持廣州市的文化事業,弘揚嶺南畫派藝術,他們决定其父七十六幅遺作及寫生稿、相片和資料一批捐贈給廣州美術館屬下的高劍父紀念館。一九九八年四月,我代表廣州市人民政府出席了『葉永青國畫作品捐贈簽字儀式』。幷對葉氏兄妹的此等義舉予以了高度的評價。

  嶺南畫派畫家的作品一直是廣州美術館收藏和研究的重點。故這次收藏葉永青先生的作品,不但大豐富了高劍父紀念館的藏品量,也使廣州美術館的嶺南畫派研究材料更爲完備。以後,葉永青先生的遺作將在最良好的環境下得到妥善的保存,廣州市民也能有機會一睹葉永青先生藝術的全貌。爲緬懷葉永青這位嶺南畫派的前輩藝術家和完成葉氏兄妹多年的心願,廣州美術館决定爲葉永青先生出版畫集(畫集中七十二幅爲捐贈作品,五幅爲葉永青家屬收藏作品)。這是首次爲葉永青先生出版畫集,政府十分重視。

 

 

        
居廉 居巢 高劍父 陳樹人 高奇峰  趙少昂 關山月 黎雄才 楊善深 何香凝
 
曉雲法師 司徒奇 方人定 黃磊生 胡宇基 陳金章 楊之光 歐豪年 劉允衡 陳蘊化
                   
 

© 2016 lingnanar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Web Design: James Tan